欢迎使用谷歌卫星地图。
西教东来中的那些名人
1552年12月,中国明朝嘉靖三十一年,在广东省外海的上川岛,一个西班牙人去世在这一座岛上,没能实现他进入中国内地的期望。
这位西班牙人的名字,叫方济各·沙勿略(Francisco de Xavier,1506-1552),他刚在日本取得了极大的成功。1541年,方济各·沙勿略以国王钦使和耶稣会东方传教团首脑的身份从葡萄牙里斯本出海前往东方,最初在印度的果阿登陆,并在印度进行传教。1549年4月,方济各从印度的果阿启程前往日本,同年8月抵达日本九州最南端的鹿儿岛,在日本的平户、山口、府内 开辟了传教基地。在日本战国时代,天主教成为发展迅猛的外来宗教,其源头就是方济各。1552年8月,方济各登陆中国广东的上川岛,在这里寻求进入中国内地传教,到12月,未能获得明朝政府许可的方济各病死在岛上。
方济各之死——西班牙著名画家戈雅作品
方济各的事业很快就被后人继承了,1580年,一个意大利人抵达了广东肇庆,他是第一个进入中国内地的欧洲传教士。他给自己取的中文名字叫罗明坚(Michele Ruggieri,1543-1607)
罗明坚在中国只有短短八年,他在1588年离开中国返回意大利,期间,曾经来过杭州。而在他抵达中国三年后的1583年,又一位意大利人从澳门来到了广东肇庆,这个意大利人名叫Matteo Ricci,而他的中文名字更有名:利玛窦。
虽然罗明坚来得更早一些,但利玛窦却是天主教在华传播的开创人,他提出要学习掌握汉语,充分和中国上层的士大夫阶层接触,利用他们所熟知的儒学来传播天主教,从而达到“借壳上市”。
利玛窦
图中的利玛窦戴着儒冠,穿着儒服,站在钢琴和天球仪旁,这种充满“违和感”的“组合”恰恰能反映当时传教士的传教理念。
利玛窦在传教过程中,给中国带来了许多西方当时的科技成果,虽然这些并不是西方最新的成果,却能让当时的中国士大夫有一个开眼看世界的机会,这,可以说是传教士带来的副产品。
几何原本
1607年,利玛窦和中国人徐光启把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的著作《几何原本》翻译为中文出版,这是1607年版本中利玛窦和徐光启的画像。
《坤舆万国全图》,由利玛窦主持制作,1602年刊行于北京,这张地图集合了当时地理知识之大成,为中国人了解世界提供了第一手的材料。
利玛窦1610年去世在中国,在他去世前后,南方的杭州也开始出现了西来的天主教,这就和今天仍矗立在中山北路的一座历史建筑有密切的关系。
你知道这座建筑的名字叫什么吗?你知道它背后的历史吗?
日期:2017-9-12 14:33:1 | 分类:地图资讯 | 评论:0 | 浏览:
- 相关文章:
汉口VS武昌 差别都在哪儿 (2017-9-11 14:48:26)
陕南是哪里?陕南是哪几个市? (2017-9-9 14:43:41)
你“听”我“说” 来赴一场美丽的约会 (2017-9-9 14:36:42)
国际马戏嘉年华来临河啦!在哪呀?快来看...... (2017-9-9 14:9:1)
2017世界风险地图丨欧洲哪些国家相对最安全? (2017-9-8 14:47:22)
© 2016-2025 豫ICP备16006179号-33 power by MuGong 谷歌卫星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