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谷歌卫星地图。

凭什么弹丸小国荷兰这么富裕?

  曾经听过一个笑话:“飞机进入荷兰领空的时候千万别眨眼,不然就飞过去了”,可见荷兰之小。小还不算,更要命的是三分之二国土容易受到洪水的侵袭。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地不大、物不博的弹丸小国却屡屡在世界最富裕国家排行榜上名列前茅。这其中的奥秘是什么?

  说法一:”主要是人少呗”!

  其实荷兰人一点都不少!荷兰的面积只有4万平方公里,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市,但却养活了1700万人口,人口密度排名世界第15(中国大陆排名55),只比澳门、香港、新加坡孟加拉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密度小一些,可见还是相当拥挤的。

  说法二:“荷兰当年是海盗呗,靠掠夺发了大财”!

  荷兰虽然在16世纪是雄霸一方的海上强国并从殖民地和海上贸易上积累了大笔财富,但是并不能保证它能一直富裕到现在。荷兰在二战中也遭受重创,民众也经历了饥饿和物资短缺,战后的重建时期也并不富裕。况且很多当年的海上强国如葡萄牙西班牙的经济现状如今也并不是很乐观。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荷兰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呢?

  良好的组织管理

  对荷兰人来说,从国外回到祖国就如同回到了一个处处井井有条的规范丛林。飞机徐徐降落的那一刻,脚下规整得如得了“强迫症”的田野就提醒你:“荷兰到了”。

▲从空中鸟瞰处处规整得像得了“强迫症”的荷兰 (© Ruben van Vliet)

  比镜面还平整的高速公路,比头发修剪得还勤的路边野草,比路上跑的车还多的交通指示牌,就连森林里被砍下的每一棵树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编号。

▲荷兰森林里砍下的每棵树都被精心地编上了号

  好定规矩和好抱怨规矩几乎成为了荷兰人的民族特征。然而,这两个特征恰恰显示了荷兰人希望最小限度地骚扰他人,同时也希望最小限度地被他人骚扰。为了达到这种平衡就需要各种各样的规矩,大家共同遵守规矩的结果则是给彼此带来了更多的自由。

▲荷兰公园里的告示牌写满了各项须知

  那么是什么让荷兰人达成这种共识并共同地去维护它呢?

  这其实和荷兰的地理环境有关。由于很大一部分的国土处于海平面以下,荷兰有史以来一直受到洪水的威胁。最近的一次大洪灾发生于1953年。在洪水面前可谓是人人平等。一旦洪灾袭来,不会因为你是富人或贵族而幸免。荷兰人自古就明白只有全民通力合作、共同制定规则、严格遵守规定才能抵御洪水。

▲堪称奇迹、可自动开合的荷兰防风暴大坝

  因此荷兰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管理机构是水利委员会也就不奇怪了。依照传统,水利委员会的委员都是代表特定地区的居民来管理水利事务的。 埃及伊拉克这样拥有大型灌溉系统的国家不同,荷兰的堤坝从来不是掌握在某位控制水源的当权者的手中。堤坝是一项“共同物资”,它们的功效并不是取决于某人的地位。一个强有力的社会控制和组织机构是保证堤坝坚而不摧的关键。因此,荷兰的自然环境促使荷兰人很早就开始以民主的方式协作。

  荷兰水利委员会也是“圩田模式”这一荷兰首创的经济社会模式的基础,在这种模式下政劳资各方共同协商、寻求共识,来确保各方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天然气横财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荷兰是数一数二的天然气大国。自从上世纪50年代在北部的格罗宁根省发现了天然气田以来,荷兰就从天然气上发了笔“横财”。天然气不仅每年给荷兰带来逾100亿欧元的收入(相当于国民收入的4%),而且还成为荷兰经济重要的能源支柱。以2011年为例,荷兰用以发电的能源,光天然气就占了近六成。有欧洲菜园子之称的荷兰,温室农业靠的就是天然气提供能源。著名的石油巨头荷兰皇家壳牌集团就也天然气生产上获得了巨大的利润。

▲荷兰家庭大多使用燃气灶(图左)德国家庭则普遍用电磁炉(图右)

  另外,经济学里有一个术语“荷兰病”就和荷兰的这笔天然气横财有关。

  荷兰病(荷語:Hollandse ziekte)是一个和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相关的术语。是指由于出口自然资源,导致货币汇率上升,因而工业出口减少、国内制造业衰退的现象。

  在1973年发生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欧洲天然气出口大国荷兰由于能源价格高涨而从天然气出口中获得大量收入,这些收入大大提高了国家社会福利程度。

  然而,随着天然气出口的增加,荷兰本国货币荷兰盾的汇率也随之上升,劳动者薪水也同时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大幅攀升,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急速下滑,造成经济恶化。伴随着经济恶化,由于经济增长时期大幅提高的社会保障体系负担对政府财政产生了巨大压力,财政赤字也随之急速增加。

  当时由科克首相领导的政府,呼吁各界能共体时艰以应对经济问题,于是下令三年内劳方不得要求加薪,相反的资方做出的承诺是三年内不得裁员,最后经济开始复苏,多数国家为之头疼的社会福利问题,也只有荷兰找出解决之道。

  来源:维基百科

  优越的地理位置

  荷兰虽小,但地理位置相当的优越。荷兰地势平坦、水道纵横,自古以来荷兰人就能通过水路将货物容易地运进运出。荷兰还占据着斯凯尔河、马斯河和莱茵河的入海口,在西欧经济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枢纽角色。所以有德国“父亲河”之称的莱茵河上载满德国货物的货船驶往的不是汉堡港,而是鹿特丹港或阿姆斯特丹港。鹿特丹港是欧洲最大港,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

▲繁忙的鹿特丹港

  肥沃的土壤和温暖的海洋性气候

  荷兰大部分的国土位于前海床或河床上面,这意味着荷兰的国土被厚厚的海床和河床粘土层覆盖。粘土能吸住大量的矿物质和水分,由此在粘土上种植农作物能比沙土上带来高得多的收成。

  这就是为什么荷兰(尤其是西部地区)自中世纪以来就可以养活比其他国家稠密得多的人口。而历史上历次的填海造田也使得这类肥沃的农业耕地越来越多。

  温暖多雨的海洋气候也使得荷兰农作物的收成比那些内陆气候的国家要高。

▲肥沃的草场和温润的气候造就了闻名世界的荷兰畜牧业

  天生的商人

  2014年6月,一则有趣的新闻被荷兰媒体广泛报道: 一家荷兰吊车建造公司为了承接圣城麦加的一项业务,该公司的12名土生土长的荷兰员工不惜皈依伊斯兰教,从中可见荷兰人务实重利的商人本性。

  荷兰人是天生的商人,他们务实、灵活、吃苦耐劳、通晓多门外语。从17世纪开始,荷兰人就已经是著名的海上马车夫,他们驾驶着自己建造大帆船来往于世界各地,几乎垄断了海上的贸易。荷兰商人、贵族还建立了东印度公司,将印尼等殖民地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从中获取了巨大的利益。如今,荷兰仍然是世界上的贸易大国,是全球第五大出口国,国家三分一的收入来自国外。

▲荷兰黄金时代东印度公司的帆船

  多元文化

  根据荷兰中央统计局(CBS)2015年的数据,荷兰外裔人口达到了总人口数的近22%,其中非西方外裔超过一半。荷兰从来就不是一个单一民族的国家,历史上各个时期迁徙到这片低洼地的移民建立起了这个国家。移民在不同历史阶段对推动荷兰的经济起了重要的作用。

  荷兰第一次遭遇大规模的移民潮是在16世纪。那时荷兰居住着一百万人口,但却达到了高度的城市化,一半人口住在城市里,这一比例就是如今很多国家都不能企及。而且荷兰还是北欧和南欧间的贸易枢纽,城市经济快速的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劳动力,例如莱顿的毛纺织业和阿姆斯特丹的炼糖业。当时正值荷兰和西班牙之间的八十年战争,来自法国比利时法语区、布拉邦的加尔文教派的信徒为了逃脱西班牙天主教的迫害而北上荷兰。他们不仅带来了毛纺织、钻石切割等技术,还带来了资本及贸易网络。除了贸易与移民的关系密不可分,荷兰宽松的宗教环境吸引了西班牙、法国、葡萄牙等地被天主教排挤的新教学者,其中有著名的哲学家笛卡尔和斯宾诺莎。除此之外,来自挪威瑞典的水手在东印度公司商船上工作,来自苏格兰、瑞士的雇佣兵充实了荷兰的军队,来自德国的农民则帮助田里的季节性收割和除草。可以说,没有这些移民的到来就没有荷兰黄金时代的经济繁荣。

▲莱顿的Nieuwe Beestenmarkt有一块1611的墙砖画,上面刻有荷兰文:“应允之国、新的城市”

  进入20世纪后,荷兰先后遭遇了几次移民潮:30年代逃避纳粹迫害的犹太移民和来自中国的船工,40年代至60年代来自前殖民国印尼的移民,60年代来自南欧(西班牙和葡萄牙)及土耳其摩洛哥的劳工移民,70年代来自前殖民国苏里南的移民,80和90年代的家庭团聚移民、来自荷属安德烈斯的移民以及来自前南地区的战争难民,直至21世纪以中国人和印度人等为主力的高技术移民以及近来的叙利亚难民潮。

▲阿姆斯特丹唐人街的中文路牌

  如今,荷兰已经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这里的大街小巷到处可以看到世界各国风味的餐馆。阿姆斯特丹也超越纽约,成为世界拥有最多国籍居民的城市。

  尽管近年来有关移民和融入的争论不绝于耳,但总的来说多元文化让荷兰成为了一个开放、宽容和自由的国度,这一特性也使得荷兰在这个全球经济的时代更具竞争力和活力。

  如果您觉得还有什么是荷兰富裕的原因,也请留言告诉我们!

  主编 & 专栏作者

张澜

  毕业于阿姆斯特丹大学,资深传媒人。穷游网首任总版主,荷广记者、制作人。旅荷十几年,行走欧洲,思考文化差异,感受人文生活。

  往期精彩文章

  深度|为什么荷兰注定选不出一个特朗普?

  为什么荷兰人工作时间那么少,国家还那么富?惊人的奥秘就在这个视频里!  此荷兰非彼河南

凭什么弹丸小国荷兰这么富裕? - http://www.gugeditu.net/ditu/731.html
日期:2017-4-6 14:37:1 | 分类:地图资讯 | 评论:0 | 浏览:

© 2016-2024 豫ICP备16006179号 power by MuGong 谷歌卫星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