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谷歌卫星地图。

延安市市情市貌(事业单位、社区考试必备)

  自然状况

  地理状况

  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介于北纬35°21′~37°31′,东经107°41′~110°31′之间,黄土高原的中南地区,西安以北371公里。北连榆林,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临汾吕梁相望,西邻甘肃庆阳。全市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属内陆干旱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均无霜期170天,年均气温7.7℃~10.6℃,年均日照数2300~2700小时,年均降水量500毫米左右。

  地形地貌

  延安位于黄河中游,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延安地貌以黄土高原、丘陵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北部的白于山海拔1600~1800米,最高点在吴旗县五谷城乡的白于山顶,海拔1809.8米;最低点在宜川县集义乡猴儿川,海拔388.8米,相对高差1421米。北部以黄土梁峁、沟壑为主,占全区总面积72%;南部以黄土塬沟壑为主,占总面积19%;全区石质山地占总面积9%。西部子午岭,南北走向,构成洛河与泾河的分水岭,是高出黄土高原的基岩山地之一,海拔1500~1600米,主峰1687米;东部黄龙山,大致呈南北方向延伸,海拔1500米,主峰(大岭)海拔1788.7米;中部劳山,呈西北——东南走向,平均海拔1400米,主峰(大墩梁)海拔1464米。黄龙山和劳山统称为梁山山脉,形成延安地区地形的骨架。

  气 候

  延安属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北部属半干旱地区,南部属半湿润地区。冬季寒冷干燥,维持期长;春季气温快升多变,易有霜冻,多大风、风沙、浮尘天气,常有春旱;夏季温热,雨量集中,间有伏旱,多雷阵雨天气,偶有冰雹;秋季气温速降,多雾,早霜出现,有阴雨天气。温度日较差大,全区年平均日较差为10.9~14.9℃,志丹、甘泉最大,洛川最小。一年中,4~6月日较差较大,平均12~17℃;7~9月日较差较小,平均10~13℃。H.H伊万诺夫湿润度在0.41~0.79之间,7~9月大部分地区大于1.0;10月份在0.6~1.0之间;11月至次年6月小于0.6。

  一、气温:年平均气温9.9℃,年平均最高气温17.2℃,年平均最低气温4.3℃,最热月(7月)月平均气温23.1℃,最冷月(1月)月平均气温-5.5℃,极端最高气温38.3℃(2000年7月21日),极端最低气温-23.0℃(1991年12月28日)。

  二、降水:年降水总量507.7毫米,一日最大降水量为139.9毫米(1981年8月15日),年≥0.1毫米降水日数为80.8天,年≥50毫米降水日数为0.8天,最多年降水量774.0毫米(1981年),最少年降水仅330.0毫米(1974年),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月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7月,为114.1毫米。

  三、日照:年日照时数2448.6小时,以5月最多为247.1小时,2月最少为172.7小时。年日照百分率55%,最大1月为63%,最小7月和9月为50%。

  四、风:年平均风速1.7米/秒,最大风速15.0米/秒,风向东东北风(ENE),出现在1983年6月26日;年最多风向为西南风和静风(SW,C)。

  五、天气现象日数:大风0.8天;沙尘暴1.2天,主要出现在4月;大雾11.0天,9月最多为3.0天;冰雹1.9天,主要出现在6月;雷暴27.9天,7月最多为8.0天;初霜日10月13日,终霜日4月12日,霜期182.2天。

  六、日出日没时刻:春分日出06时47分,日没18时53分;夏至日出05时24分,日没20时04分;秋分日出06时30分,日没18时38分;冬至日出07时50分,日没17时30分。

  民族宗教

  我市属少数民族散杂区,常住少数民族有回、满、蒙等27个民族4000余人,分布在全市13个县区,主要在宝塔区、黄龙、宜川、黄陵及长庆油田、延安大学等地,其中以回族居多。外来务工经商的流动少数民族人口每年近万人。全市有清真食品生产企业1个、餐饮点114个、综合性超市36个、大学内设清真食堂3个。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个(延安民族学院旧址)、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个(延安民族学院旧址、延安革命纪念馆)。我市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五大宗教。有审批登记宗教活动场所116处、教职人员125人、信教群众10万余人。全市有爱国宗教团体8个(市级1个、县级7个),正在筹备的爱国宗教团体3个(市级2个、县级1个)。有全国第一批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宝塔区清真寺)、首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1个(安塞县弘法禅寺)。

  资源状况

  矿产资源

  延安矿产资源丰富,发展能源化工业具备坚实基础。已探明矿产资源16种,其中煤炭储量115亿吨,石油13.8 亿吨,天然气2000-3000亿立方米,紫砂陶土5000多万吨。延安是中国石油工业的发祥地,大陆第一口油井位于我市延长县,石油开发已有百年历史。“延长石油” 被授予中国驰名商标。

  自然资源

  延安具有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良好条件,延安土地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天然次生林163万亩,木材蓄积量308万立方米;以甘草、五加皮、槲寄生、牛蒡子、柴胡为主的中药材近200种;有豹、狼、石鸡、杜鹃等兽类、鸟类100余种;土地肥沃,光照充足,是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 “洛川苹果”被授予中国驰名商标。林地总面积4338.6万亩,林草覆盖率57.9%。人均土地面积达27亩,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所产苹果、红枣、酥梨、羊肉、小杂粮等农产品品质优良,远销海内外。

  人文资源

  历史的潮汐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延安丰厚的人文旅游资源,掩映在苍松翠柏中的轩辕黄帝陵,是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民族圣地,雄奇壮美的壶口瀑布,象征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北宋时期开凿的清凉山万佛洞和钟山石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特别是历时千年开凿的钟山石窟,专家们称它完全可以和敦煌相媲美。

  举世闻名的枣园、杨家岭、王家坪等一大批革命旧址,吸引了国内外的游客。这一孔孔土窑洞、石窑洞和低矮瓦房,曾是指挥千军马的司令部。

  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孕育了韵味淳厚的黄土风情文化。粗犷豪放的延安腰鼓,高亢激越的陕北民歌,古朴精美的民间剪纸,热烈欢快的陕北大秧歌,无不寄托着延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希冀。

  旅游资源

  延安人文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发展旅游业具有广阔前景。以中华民族圣地黄帝陵、中国革命圣地延安、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为主体的旅游资源驰名中外,陕北民歌、陕北大秧歌、安塞腰鼓、农民画、剪纸等民间艺术久负盛名,是西部地区独具魅力的旅游胜地。市内有历史遗迹5808处,革命旧址445处,珍藏文物近7万件,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国务院首批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

延安市市情市貌(事业单位、社区考试必备) - http://www.gugeditu.net/ditu/619.html
日期:2016-10-30 14:30:45 | 分类:地图资讯 | 评论:0 | 浏览:

© 2016-2025 豫ICP备16006179号-33 power by MuGong 谷歌卫星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