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谷歌卫星地图。

北疆重镇塞外江南之伊犁城缘何不能丢?

  摊开世界地图,如按地形细细查看,我们可以轻易发现很多国界的划定是没有遵循地形这一较为普遍的划界规则的。这种“诡异”的边界尤以非洲地区最为常见,原因无他,皆是殖民地时期西方列强为划分势力范围而作出的最为简单粗暴的划界。然而除了非洲之外,在亚洲中部也有一段边界有着类似的划分,而且这一段边界还与中国有关。那这个地方是何处?伊犁河谷!

  伊犁河谷,位于新疆西北部,是巴彦喀什湖南部七河流域中唯一一个被中国掌控的河谷。那么中国为何会违背划界规律而拥有伊犁河谷的?显然这背后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及不可忽视的战略意义!

伊犁河谷

  伊犁河谷水草丰美草原辽阔是天然的游牧地。该地最早的居民为后世文明的塞种人。塞人虽悍但架不住同时代更强悍之匈奴人。在匈奴的压力下,塞人不得已背井南下,将这片大好牧地留给了后来人。继塞人之后是何人?无他,便是著名的乌孙人。乌孙人在先秦时期是一支游牧于河西走廊的部落。彼时河西走廊的王者乃是月氏人,因此乌孙自然难免会受到对方打击。公元2世纪初,乌孙王难兜靡被月氏攻杀,其子猎骄靡及其部众被匈奴冒顿单于收养统属。此后乌孙追随匈奴开始了对月氏人的复仇。在匈奴人的打击下,月氏人不断西迁,从河西走廊到天山脚下,从天山脚下再到伊犁河谷,一败再败之下月氏人不得不南下恒河流域建立强大的贵霜帝国。而在追随匈奴打击月氏的过程中,乌孙人最终占据了月氏南逃的最后一处根据地伊犁河谷,并最终在伊犁河谷所在的七河流域建立起了强大的乌孙国。

  乌孙之历史自不必说。张骞出使西域后,乌孙通过与汉朝解忧公主的联姻彻底与中原王朝捆绑在一起。在汉朝不断打击削弱匈奴的过程中,乌孙亦彻底摆脱了对匈奴的依赖成为了西域一霸。然而世无常恒之理,随着中原王朝陷入分裂与内乱,乌孙得以仰仗的外部条件逐渐丧失并最终亡于继匈奴、鲜卑之后崛起的漠北强权-柔然。乌孙灭亡之后,伊犁河谷遂被突厥各部落占领。突厥,唐之大敌。不论是崛起时统一的突厥还是日后分裂的东西突厥,皆对中原边境造成了巨大压力。突厥虽强但终究生不逢时,在天可汗-李世民统治的大唐面前,其终究还是轰然倒塌。突厥灭亡后,其遗产自然被唐王朝所继承,这其中便有位于伊犁河谷的弓月城。弓月城扼守丝绸之路北道之交通要道,商贾云集奠定了其繁荣的基础。也是因为其交通要道之地位,纵使唐失西域,弓月城依然能繁荣数百年直至西夏崛起丝绸之路中断。

弓月城遗迹

  唐自安史之乱被吐蕃借机下河西断西域守军归路之日起,千里西域沃土实际便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路上丝绸之路的中断使得伊犁河谷再次回到了游牧地的发展状态。没有外来商贾的过路便等于断了伊犁地区获取外部资源的通道,于是乎部落之间的内斗(或者说是内卷)成为了常态。当然自唐安史之乱后至清中期清军再次进入为止,伊犁河谷地区唯一一次被带入中原视野的时间窗口唯有蒙古帝国时期。但是奈何成吉思汗钦定的子孙裂国分封的制度最终让伊犁再次统一于华夏的时间推迟了整整近五百年。然而成吉思汗没有做到的事情却在四百余年后被其后裔(确切来说是蒙古别部)之卫拉特蒙古做到了!

  17世纪中期,在东亚发生满清代明之历史大变革的同时,居于天山北麓的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逐渐强盛起来并最终一统卫拉特蒙古建立起了强大的准噶尔汗国。准噶尔汗国建立后不久即挥兵西征一举降服一众哈萨克部落。准噶尔人征服哈萨克人便是为了扩张其势力范围,这其中便包括占据富饶的伊犁河谷。准噶尔汗国百年,伊犁河谷始终是其政治中心,这里除了准噶尔贵族之外被征服的哈萨克部落首领质子、南疆伊斯兰教派领袖亦被留禁于此。可以说准噶尔汗国的打造令伊犁成为了17-18世纪西域的政治经济中心。伊犁如此重要其被占领自然成为了覆灭准噶尔汗国的标志。1755年,清军趁准噶尔汗国内乱大军开进伊犁城正式灭汗国。2年的1757年,驻守伊犁城再次出手消灭叛乱的卫拉特蒙古辉特部叛乱。一灭国一平叛,伊犁城之重要不言而喻。而随着清政府正式设立伊犁将军这一“军区司令”职务,伊犁城遂在升格为了清王朝在新疆的中心城市。伊犁如西域珍珠分外耀眼,因此窥觊它的“恶人”自然不少,这其中以百年后的沙俄入侵最为凶险!

伊犁九城遗迹

  伊犁城作为清政府在新疆的重镇一直发挥着屏障准噶尔盆地外控七河流域的重要战略支点作用。伊犁河谷向外便是水草丰美的七河流域,此地游牧着众多哈萨克部落养育着千万游牧民。游牧民逐草而居少有定居,因此伊犁城几乎是该地唯一的核心城市。据伊犁等于控制住了七河流域的哈萨克部落。事实的确如此,乾隆一朝正是有伊犁九城之驻军,哈萨克部落方才老老实实地服从清政府管辖。但这种状况在嘉庆道光年间发生了变化。以浩罕城为基地崛起的浩罕汗国在1800年攻占塔什干后亦打开了通往七河流域草原的大门。浩罕人凭借着信仰的优势悄无声息地在松懈的伊犁将军眼皮底下夺取了对七河流域的控制权。一时间伊犁城似乎成了七河流域中国控制下的一座孤城。难道未发挥作用的伊犁城是一处战略弃地不成?非也!很快一场叛乱的到来直接证明了伊犁的价值!

  1865年,中亚走向末路的浩罕汗国军事头目阿古柏在旅居浩罕的带路党-喀什噶尔白山派和卓家族子孙布素鲁克汗“引路”下进入南疆。彼时的大清帝国正因轰轰烈烈的陕甘回乱而丧失了对新疆的掌控,因此阿古柏的到来迅速使得整个新疆近乎沦陷。看到自己支持的阿古柏不费吹灰之力便攫取了中国新疆,已从浩罕汗国手中接管七河流域统治权的沙皇俄国自然按耐不住当即出兵占领伊犁。伊犁河谷可俯视整个七河流域,战略意义重大,因此沙俄之举即是出于北极熊的贪婪也是理性战略的明智抉择。然而伊犁之失却对中国,尤其是新疆地区的防守极其致命。伊犁丰饶且如楔子一般钉在新疆天山南北两道的腰部,只要沙俄愿意,出兵南北即可控制新疆南北。因此显而易见,伊犁不可失!

  伊犁之重要在晚清湘军集团内是有着清醒并统一的认知。于是在左宗棠的力推与曾国藩的支持下湘军主力在慈禧太后的首肯下出兵新疆。湘军英雄势如破竹,不仅成功击破作乱之阿古柏军,更是陈兵伊犁城下对入侵之俄军造成了巨大压力。奈何彼时清军虽经太平天国、捻军之乱及陕甘回变三役,但终究与列强差距过大,外加东南之法国殖民者深入越南扣响中国之南大门,因此伊犁之收复不能轻易以军事手段解决。于是湘军中的外交名宿曾纪泽亲往俄都-圣彼得堡,与沙俄外交官多次交锋后成功签订《中俄伊犁条约》(后简称《伊犁条约》)。伊犁条约以塔城东北、伊犁及喀什噶尔以西七万余平方公里荒漠草原换回伊犁九城及特克斯河流域附近的领土,这看似不平等的条约最终为中国守住了西北大门-伊犁河谷,确保了新疆作为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的事实,堪称晚清一次难得的外交胜利。

左宗棠收复新疆后的局势

  “中国的天才外交官曾纪泽创造了外交史上的一个奇迹,他迫使大俄帝国把已经吞进口里的土地又吐了出来。这是俄国立国以来不曾有过的事情。”

  伊犁条约签订后,对于中国外交官曾纪泽逼迫俄国吐出已吞并之伊犁之举,美国媒体做出了如上褒扬之评论。的确自伊犁回归后,清廷重设伊犁将军加强战备部署有效地遏制了沙俄的再次窥觊。清末民国乱世中,新疆又涌现了杨增新、金树仁、盛世才等爱国卫疆的割据军阀。他们虽然有民国军阀不能免除之恶,但却都能在变幻的国际时局中巧妙在各方势力中周旋保证了新疆的完整、伊犁的不失!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当1949年,在陶峙岳将军的起义电声中伊犁城头红旗飘起。而与城头五星红旗相映的则是伊犁河谷百年中不曾变换过的中国红!

北疆重镇塞外江南之伊犁城缘何不能丢? - http://www.gugeditu.net/ditu/2632.html
日期:2021-7-15 14:9:44 | 分类:地图资讯 | 评论:0 | 浏览:

© 2016-2024 豫ICP备16006179号 power by MuGong 谷歌卫星地图